第(3/3)页 姚崇是趁李隆基去新丰检阅军队的时候,于三百里外的同州跑过去见驾。 哇啦哇啦给李隆基出了一大堆的治国之策,李隆基就把他变成了兵部尚书和同中书门下。 兵部尚书是实职,同中书门下是品级待遇。 后来改中书省为紫薇省,任命姚崇为紫薇令,才是真正的宰相。 换了已往,有人上宰相书,辞藻华丽,还能指出来大唐弊端,姚崇会觉得很好。 现在呢,他有点烦了。 他发现他不喜欢直来直去地论政,而是那种闲聊中推进大唐发展的模式,也就是李易模式。 李易给人的感觉是特别随和,从不主动跳出来说朝堂的弊端怎样。 你不问他,他自己在那闷头做事情。 你问他,问啥都行,他随后告诉你怎么办。 你想要跟他谈诗论赋,他一样陪着你,偶尔还作曲子玩儿。 没有进攻性,什么事情都能商量着来。 关键是有钱,他自己有钱,你说哪个部门没钱了,他帮着想赚钱的法子。 如此一比,下面各州府的刺史,简直是白痴。 一个州都没治理明白,还想对大唐国事指手画脚? 学学李易吧,看看李易出手的时候那种如潮水一般的汹涌和让人无法抗拒之势。 姚崇想着别人比不上李易的时候,鸿胪寺少卿田清源已经把去李家庄子的过程说完了。 “李大夫能够指使契丹俘虏行事,臣的无话可说。”田清源最后总结。 李隆基表情淡然,看上去并不吃惊,属于常规操作。 从六品的丞与从九品的录事,两个人一直在激动状态下。 他俩没机会正常见李隆基,不到五品。 今天不仅见到了,还一起吃饭。 “姚卿。”李隆基问姚崇。 “臣以为李易算计,不,是行事条理分明,当用。” 姚崇承认,李易把朝堂的事情变成民间的事情,是政治智慧。 别人的民间是民间,他的民间就是朝堂。 只要契丹敢跟他建立联系,契丹估计就差不多了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