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一十四章 不惧贸易顺逆差(第一更)-《带着系统来大唐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有什么危险,李隆基一家人可以冲出去,直接抵达李家庄子。

    今天上午开完小朝会,李隆基见没什么事情,直接找李易。

    李易给他讲资本优势。

    “收了简单,去哪里卖?”李隆基知道商业上的问题。

    那么多的东西显然无法在京兆府卖,市场饱和了。

    “卖给契丹、突厥和渤海,吐藩愿意买,也卖给他们。咱现在跟其他地方是经济文化交流。

    他们也可以采集东西卖给我们,大家互相交换。

    我要求低,本钱出售给他们手工制品,把他们的东西换回来,可以保持一段时期的贸易逆差。”

    李易找到了销售的地方,看上去他是本钱,可是京兆府的百姓赚到了。

    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是他给的工时费高,帮百姓在冬天前多赚点。

    等他在契丹、渤海、奚族等地收了东西,一路往回来的时候就可以销售,再从路上的地方收购当地的东西,到长安卖。

    整个过程没有任何问题,只要对方不抢。

    “可以运送到大唐其他地方卖。”李隆基觉得对外的市场太小了,大唐内部的需求量大。

    “到哪里就冲击哪里的同行业市场,价格高了当地不买,价钱低了,当地百姓编制的那点东西就卖不出去。”

    李易摇头,他可不希望几百万把扫帚扔出去,别的人好不容易编制的扫帚只能自己用。

    “今年用高粱秆子编制的东西出口了,明年呢?”李隆基想到了以后的事情。

    “明年大家不种高粱,全种大豆。养虫子吃,今年虫子数量有限,明年专门培育。

    明年百姓的钱更多,有消费潜力,晚上烧烤等行业要爆发,夜生活的消费并不少。”

    李易早有打算,明年京兆府不种高粱,想吃高粱从外面买。

    大家一起吃虫子,增加大排档消费。

    因为有钱,除了用来购买家中需要的东西和存一部分,其他的拿出来花。

    若整个京兆府吃虫子流行起来,京兆府百姓的蛋白质摄入量会增加。

    李隆基皱了下眉头:“义弟,高粱产量高,补充粮食不足。”

    “不是要种新的稻子了么,用新的稻子来弥补高粱产量减少。明年的梯田,河南道大量种植,不缺。”

    李易早想到了,高粱亩产比大豆多,整体上看,全种豆子、养虫子,人工多,不如种一部分高粱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