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他们会说出来,让驿站的人记下,然后把东西送回娘家,或给亲家。 要求驿站的人帮忙写信,额外加钱,送包裹不用。 等往来多了,再买一钱的邮票就只给三分之一的面包。 或者是买够十钱的邮票,给一块面包。这时……” “这时他们习惯了,发现花一点钱就能把东西给送到地方,比自己去方便,还不耽误自己干活。” 毕构接过李易的话,顺着说。 “对,还能加深双方往来,亲情有时需要维护。抓几条鱼,制作成了鱼干,给娘家送回去。” 李易举例子,邮寄多方便啊。 两个地方的人相隔六十里,一天都赶不到地方。 送一点东西要浪费四天时间,地不种了?家里的活儿不干了? 给驿站,六十里,贴上邮票,两钱,驿站收好几家的东西,溜达着送一次。 顺便再从上一个驿站把别处送这个村子的货给带回来,如此大家会逐渐接受。 等报纸普及过去,拼音普及开,写的时候照着报纸上的字画,写一封信,发现一分钱就能送到那边的村子。 加上纸和信封,不到一钱,送去吧,让你们看看我也有学问了。 驿站等着,等凑够几十封,一起送,反正你也没要求加急。 或者送包裹的时候把信也带上,这东西分量轻。 “老夫明白了,先投钱,看上去赔了,等后来再赚。 跟你的报纸一样,最初每天赔钱。到如今……你也不交税。” 毕构说着想到报纸没有税的事情,现在报纸好多广告,大家还愿意看广告。 看看有什么便宜的东西了,谁收什么了。 报纸的背面又能用来写字,写信也行。 把有广告的报纸裁了糊信封,再用报纸写信,装进去邮寄走。 “报纸一直在教化民生,朝廷政令也通过报纸传达,我还没管你要补贴呢。” 李易坚决不给报纸的税,他研究新的油墨和纸,指望报纸的利润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