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李隆基明白二十个人的意思,只是二十个人不明白李易的情况。 满朝文武给李易升半品的官,其实不是升官,表达的是大家认可李易。 李易又不在乎什么官位,他想收拾人,从一品的散官宰相都得进团儿。 他要管没用,多拿点俸禄? 别的官员一个月的俸禄养家,一家人吃穿都足够了。 给李易,一品的官俸禄,也就是一顿饭,李易不仅有庄户,还有将近一万两千的俘虏。 一品官一个月的收入,熬粥,稀一点,估计能让大家喝一顿,还不能吃咸菜,吃咸菜不够。 群臣的意思是向李易表达想法:行,你李易厉害,我等服气,给你升官了哦! “陛下,臣请对吐蕃行宰相书,问询我朝百姓数量,以便交换。”毕构看一眼宋璟,开口。 “臣附议!”宋璟跟上。 “臣附议!”苏颋也配合。 宰相书只能宰相出,宰相对宰相,不把双方最高的人牵扯进来。 这是中华政权的传统,一直延续到李易那时。 李易那时,谁看到最高的人像疯子一样直接站出来对着别国叫嚣? 没有,从来就没有。 都是外交发言人处理,最上面的人从来不会直接针对某一个事情叭叭叭。 文明底蕴、文化传承、大国风范。 不然跟个小混混有什么区别?身为一国领导人,整天哇啦哇啦叫嚣,只能说明一个问题。 那便是没有文明沉淀、没有国朝礼仪、没有传承底蕴、没有规矩方圆。 直白点说就是,那样的白皮肤的人,少教养。也不知道是养不教,还是教不严。 大唐不是,别看平时找李易说话的时候很随意,涉及到国事时,大家都知道怎么办。 当然,朝堂上的众臣最怕的是李易正经行文上书,李易不是不会,他文采好着呢。 他通常都是写首打油诗,或者很直白地说出来他的意思,这个就是可以商量。 若李易突然用正经格式写行文,事情就大了,很恐怖的说。 “允!”李隆基颔首,你们写吧,写完了给吐蕃送过去。 至于苏禄那里,呸!等着,等朕腾出手来的。 朕就是不想让易弟亲自过去,不然屠了你们,易弟想杀人,太容易了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