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这里有一个煤矿,石煤。”李易回到车中,给徒弟、小家伙和李潭一人一串儿糖葫芦。 他展开地图,指头在上面横着一划,停住,煤矿。 说着他指头又向下一划:“刚才的矿在黄河北面,现在隔条黄河,于黄河南边,也是石煤。” “距离地表深度如何?”李隆基担心不好挖。 “山,在地面,就是燃烧不是很好,优点在于烧完的灰制作水泥非常适合。” 李易到过两个矿,不,路过,搞上绿化了,对环境污染太大,旅游区和药材种植区。 大唐此时不需要在本地进行绿化,绿着呢。 要不是冯家的人在此采药和炮制药材,轮流居住,本地一点人烟都见不到。 即便打柴的樵夫也不跑如此远来砍柴,附近一堆山。 李易想到樵夫,李隆基同样想到。 “打柴之人可去挖煤,倒是没断了活路。”李隆基如今考虑问题比较全面。 “赚得更多,这两个矿区归大唐朝天下基金,村民按人头算。 不满十五的不算,满十五,六十岁以下,一人一个月交三钱。 所得钱财进到基金中,顺便建几个水泥厂,为当地百姓提供就业岗位。” 李易直接安排,给李成器管的基金。 樵夫赚钱辛苦,需要组队,到山上砍木头,把木头抬下来卖到县城。 村子里不用樵夫卖柴,自己去山上拾掇拾掇就有烧的。 家家有自己的柴火垛,一到了秋天,一家人抽时间上两趟山,一个大柴火垛就出现了。 足够烧一冬天,夏天的时候陆续捡。 “樵夫怎般打柴。”李潭怯怯地出声询问,‘大人’说话,他作为孩子不应该插话。 “有樵夫的山林,通常长得比较好,樵夫用斧头和柴刀,用斧头的时候……” 李易说完正事儿,开始为李潭‘科普’。 樵夫负责给山林修整,不是见一棵树就砍一棵树。 冬天的时候进山打枯枝,拿绳子捆好,穿杠子,担回来。 春天进山,用柴刀和斧头修枝,看哪棵树的大枝杈需要弄下去,就过处理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