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就跟李易那时曾经一个历史时期的文什么革命的一样,父亲为了给孩子筹集学费,卖旧书本,就往书里放一点沙子,增加重量。 孩子看到了,他不理解父亲的苦心和家庭经济的压力,他满脑子都是‘忠字WU’什么的,就把父亲给举报了。 然后父亲被抓了,挨了很多打,差点就被打死,之后留下后遗症,挺了几年就没了。 孩子不认为自己错了,即便他上不了学。 可以说是怨时代,都是时代的错。 可是同有一个时代,有的人就发家了,之后清算的时候也躲过去了。 说明什么?说明没有好好学习孔子啊。 孔子的君子之道,其实就是生存和升官之道,把孔子那一套学明白了,就没问题。 可惜孔子的后代没学明白,一次次地卖国,终究有一次没玩好。 但人家还懂得分支而活的道理,孔家南派活了,孔家北派连着家宅成了旅游之地。 像三国的诸葛世家、司马世家等采取的方式。 看着很有用,但架不住后人去分析啊。 所以…… “子仪,家中还有什么需要的,直接说。”李易对郭子仪说话。 郭子仪这一族太忠了,每一次去细品其家族在大唐中所付出的代价,都是眼泪。 这才是真正的中庸。国有道,不变塞焉,强哉矫;国无道,至死不变,强哉矫! 中庸是中用的意思,庸不是庸俗。 中庸意为天道,而中庸记国之言,却用了这等语句,就证明,当时的人就知道,国为重。 唐宋元明清,孔子之后,以孔子之名,作滔天之恶;以先辈之贤圣,展人性之卑劣。 李易知道郭子仪家不一样,他家把能做的都做到了,用生命去诠释啥叫忠。 李易承认,自己做不到,所以才佩服别人。 “没有了,孩子要学习,李东主能不能让我家的孩子过来?”郭子仪对自己没什么需求。 他是想让家族中的孩子到李家庄子,他也是大家族的,家里很多孩子,包括一些其他没出三服的亲戚家里的孩子。 “年后送来,你派人去接,等我和闻恬回来,我亲自教导一下,你家里的孩子先适应适应集体生活的环境。” 李易答应,凡为后代而谋者,才可证其信。 像招聘,许多公司其实愿意招聘有孩子的人,正统的公司,不是饭店那种。 饭店要年轻的,男的帅、女的漂亮,用来吸引顾客。 你要说你结婚了,尤其是女的,人家就不要你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