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对对对,李东主说得对,我家以前就养蜂,实在是眼睛越来越不管用,想找个安稳的所在,就跑到京兆府。” 男子激动,有知道自己的人啊,以前多苦啊日子过的。 “刚柔,我明白了,京兆府的绢帛减少,因为收税而免去庸和大棚的缘故。 另外的地方没免,还是要交。 故此京兆府绢帛少了,其他的地方补充,价钱高不起来。” 王维先出声,回答之前的问题。 孟浩然跟着说:“路况好可使物流成本降低,可见修路的利民之处。” “摩诘、浩然,果然心思慎密,大唐有你二位这等官员,当是百姓福分。”李易随口夸赞。 孟浩然与王维脸微微一红,你都提示到眼前了,再回答不上来,你是不是要给我们换地方? 长孙昕听了,面上无波澜,习以为常,李易若无此本事,敢跟宰辅们互相算计? “李易,前方种下不少豆子,昨天大雨,怕有豆虫掉下去淹死。”长孙昕指指种大豆的位置。 “物竞天择,适者生存。能活下来的豆虫才足够优秀,至少能够抓住叶子的背面。” 李易倒是不担心豆虫数量下降,活下来的反而长得更壮实。 与自然界淘汰一样,无非豆虫专门养,基数大,在某种程度上,获得更多的进化机会。 走到地方,一群人在豆田中分垄走着,找瓢虫,找到就捏着扔草编笼里,拿回去喂鸡。 不是豆虫的虫子,一样抓走,看到昨天被雨水打下来的豆虫,捡起来一同喂鸡。 李易拿着数码相机拍照片、录影像,再分别取土保存,准备回去检测后录入电脑。 雨后的地,湿漉漉的,即便不是好的土壤,仍然会粘鞋底,李易不进去。 顺垄捉虫子的人挽起裤腿,光脚走。 旁边有压力井,还拿水泥修出来小槽子和小沟渠,不然井出水口的位置会出现个大坑。 “李易你看,只要肥够,大豆长得并不差,李家庄子送来的肥按照使用说明调整用量,管大事儿了。” 长孙昕蹲在一棵豆秧旁边观察后说道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