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八月十六日,过完了中秋节的百姓们又忙碌起来。 高粱被从根割断,上面穗的位置来一尺多长。 换成以前,百姓除了专门制作扫帚的人,基本上不会留这么多。 高粱秆子不值钱,都当柴火烧了。 如今百姓小心又小心,他们在等,等李易出好办法。 百姓对李易就是这么信任,他们并不清楚李易会怎样操,却坚信不能浪费东西。 果然只过去一天,报童们便吆喝起来。 “卖报啦,李家庄子招集年岁大的人在各村子帮忙制作东西。” “卖报,李家庄子收购高粱秆子和高粱穗。” 之前李家庄子找人去处理棉花和碎布、废纸。 不过那时招的是干力气活的人,老年人不适合。 年岁大了干活慢,眼神也不好使,现在李家庄子又给老年人准备了工作。 报纸上写了,一个是老人帮忙编织东西,按照数量给老人钱。 另一个是老人编织东西,按照数量庄子收。 前者李家庄子提供高粱杆,后者不提供。 家中有种高亮的可以做好了后卖到李家庄子,家中没种,愿意自己去弄高粱秆子的也行,单独出工亦没问题。 制作的东西是框、蓝、扫帚、刷子、席子、盖帘…… 不会的人看别人制作,学一学就会了。 报纸上给出了办法,不会的人帮忙加工原料,大家流水线作业。 老人们平日里会干活,干农活,还有编织东西,甚至有的还要织布。 一般制作好了,会拿到集市上卖,卖不上价钱。 “这叫分散式密集劳动,从行业的角度出发,在一个地区,购买力有限,很多时间浪费在了赶路和等待上。” 李易给李隆基讲解。 李隆基把朝堂的小朝会挪到了兴庆宫,在这里也有一个兴庆殿,只有大朝会的时候才去皇城。 住,自然也是住到兴庆宫中,挨着春明门,城门不关,外面到李家庄子的路上是军营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