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8章 少帅秘史-《重燃2001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智林摇了摇头,他认为父亲在人选的抉择上出错了。

    还有谁比郭伟更适合幻想吗?

    而且这一次,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需要五大少帅齐聚,但显然伤透了心的郭伟还愿意再次做救火队长吗?

    假如我坐上那位置……

    算了,现在别瞎想那么多,旻哥说的对,静心以待天时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为什么是郭伟?

    因为其实五大少帅里面,只有郭伟和杨志远才是搞过计算机主业的。

    诸立楠、赵灵欢是做投资的,而敬陪末座的程国栋是做地产的。

    望着剑拔弩张的杨志远和郭伟两人,此时智传柳也只能苦笑。

    他何尝不知道郭伟其实比杨志远更适合。

    可惜啊!

    终归郭伟和他不是一路人!

    不过,此时的状况,显然又得郭伟来控盘了。

    这不是纯粹的内战,而是内外结合的苦战。

    杨志远的格局不足,战略眼光也不够。

    “准备价格战吧!”结合着资料,给众人分析完因果的智传柳一锤定音。

    “老师,请慎重!”郭伟一脸不忿的站了起来,旗帜鲜明的表达着反对意见。

    智传柳不以为忤,示意他说下去,开会的目的就是要统一思想。

    在这个时候多听听其他的意见,对形成最终的共识是有好处的。

    “老师,我们幻想还没有走到需要打价格战这一步!

    靠打价格战来抢市场、争用户的企业,在某种程度上会被人认为是企业缺乏其他有效竞争优势的表现。

    因为大多数人都认为价格竞争只能属于低水平的竞争,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,这样便会极大地影响我们幻想的自身形象。

    而且价格竞争永远无法建立客户的忠诚度,不可能维持客户和企业的长期关系。

    靠低价吸引来的客户关心的不是业务和服务,选择你的唯一理由就是价格。这样的客户极易游离,一旦出现更低的价格就会跳槽。

    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,获得新客户与保持现有用户相比,前者的成本是后者的数倍,不能维持现有客户将导致企业成本猛增。

    而且在持续价格战的过程中,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极易产生扭曲。

    频繁的降价使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不敢轻举妄动,消费者对价格越加敏感,生怕自己过早购买以后价格会继续下降,助长消费者‘等价格降到谷底再买进’的待购心理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原有的现实购买力全部都变成了潜在的购买力,我认为此时的降价等于自己绐自己‘下套’,只会使我们的经营环境、行业的经营环境更加恶化。

    ……”

    望着郭伟那正慷慨陈词的脸庞,智传柳有些神情恍惚。

    1988年时,他制定了“海外拓展计划”,继而成立了明珠幻想。

    在成立明珠幻想的筹备过程中,智传柳发现老同志都是技术研发人员,长于研究,但冲劲不足,急需吸纳新鲜血液扩充团队。

    说干就干,幻想在《华国青年报》要闻版刊登招聘广告:“加入我们,跟我们一起创业。”

    计划只需16人,应聘者却来了500多位,笔试之后留下    280人,挑了120人参加面试,最终符合要求的还剩58人。

    智传柳大手一挥:“都要了!”

    25岁的孙红兵、同龄的郭伟、24岁的杨志远就这样进入了幻想……

    当年他们都是那么的风华正茂书生意气啊。

    率先冒头的是孙红兵,面试孙红兵的陈恒六评价他:“小伙子很务实!思路很清晰,知道自己在说什么,不来虚的。”

    另一个出类拔萃的是郭伟,当时刚刚拿到管理学硕士学位的郭伟进入公司后不久,便被智传柳发现了才华。

    而华亭交大计算机系研究生出身的杨志远就没那么风光了,为公司起草一份代理ibm电脑的投标书,上手就搞砸了,报价比对手高了一倍。

    于是乎,杨志远的工作前三年,从最基层的销售做起,默默无闻……

    郭伟从那时起,便和孙红兵一样,都是幻想接班人的重点培养对象。

    而随后的‘郭伟追奖’事件,更是让智传柳在郭伟身上看到了一股子劲儿。

    郭伟这种“将1%的希望变成100%现实”的努力,成了幻想的精神标杆:如果真想做成一件事,哪怕希望渺茫,仍要竭尽全力、勇往直前。

    孙红兵事件爆发后,这块硬骨头谁都不敢碰,郭伟却不动声色,安抚人心的同时又稳住了业务,最后成功做到整顿不亏损、大乱又大治。

    1994年,郭伟‘发配’羊城,收拾幻想大亚湾科技园烂尾工程。为此,他自学土木建筑,愣把烂尾工程建成投产,还节省了30%的预算。

    1996年,他奔赴明珠市幻想止损,历时一年,将公司成功整合到bj。

    11次救驾,赵子龙都没有这么累过。

    凭什么不是他?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【月票】通道~

    【推荐票】通道~


    第(3/3)页